选课的原则与技巧
约 1070 字大约 4 分钟
2025-05-27
选课,是大家进入大学后遇到的第一件会让你纠结的事。同一门课有无数的老师,同时选修课表里面也有无数的课程供你选择。如何选到合适的课程,我想下面这些文字,是我在三年里结合自身经历和数十名学长学姐的经验,汇总而成的一套适合大多数人的方法论。
这里已经默认大家了解选课系统和选课在操作上的流程,不清楚的可以看:
首先,大家需要知道以下几件事,作为选课的原则和基准:
- 不要指望你会在这门课上学到比你预想的更多的东西
- 不要期望你可以通过选课来达成不付出任何努力但获得超出预期的成绩的目标
- 不要认为你选到不好的课堂就一定会吃不好的成绩或完全学不到东西
- 永远没有绝对的好课,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课堂
其次,你需要提自己几个问题:
- 你是否决定且能坚持绝大部分时候到课而非矿课
- 你是否决定且能坚持绝大部分时候真正听课
- 你有多少时间可以认真学习这门课程并处理完毕这门课的作业
- 这门课对你的重要程度有多少,尤其是对未来的科研和工作
- 这门课的学分是多少,你对这门课的成绩的最低要求是多少
- 你的基础如何,能够听懂难度如何的内容
- 你是否对这些内容感兴趣,尤其是通识课或体育课
- 你能在期末周花多少时间用于复习这门课
在记清楚原则,并且弄清楚上述问题的答案(换句话就是自身的需求)时,你就可以开始下述的步骤:
- 打开评课社区,搜索对应课程,查看不同老师之间的差异
- 多方面打听询问学长的意见
- 在考虑整个学期的课程的权衡下,进行一整套的选择而非单个课程的选择
完成上述步骤后,你会得到一张几乎完整的课表,以达到一整个学期的整体的平衡。
同时,一定注意,如果有课程需要抽签,请务必再有一套备选方案,以防止掉课等情况。
其实上述方法论的核心,就在于你需要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我们举出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目标是保研本校且成绩保证足够的大三学生,需要在选修课表中选择一门选修课,那么他的首要需求就是如何快速安稳的通过这门课,如果能学到点东西就再好不过,且不应该花太多时间在课程学习上,应该做更多的科研。
又或者:
一个未来计划出国的少年班学院数学方向的大一学生,在选择电磁学时,优先考虑的就大概不是这门课能学到多少东西,而更可能是去选择一个难度相对不大、学习起来相对轻松、且对于中分段给分比较好也就是3.3给的比较多优秀率也能给满的老师。
又或者:
一个准备做量子信息相关方向研究、且希望通过上课来获取更多知识的大三物理学院学生,在选择量子力学A的时候,就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更有内容的老师如石明俊老师。
这些都是一些浅显简单的例子。由于本人学习物理相关的内容,距离或许很片面不周到,但大体的方法论是值得参考的。
当然,实际选课时,要考虑的东西也更多。
最后给大家一句话的建议:慎重的考虑,大胆的尝试。
祝大家能够选到适合自己的课程。